快捷导航

银行贷款得失之间:两名小微业主的真实故事记录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2938|回复: 5
time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20-1-20 08:22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首先介绍一下自己,我是一名律师,这几年里,有很多人来咨询网贷和信用卡的问题,年轻人,中年人,老人,父母陪同的孩子,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段,而且我这是个八线小城市,放假三四千的那种,不敢想象大城市的现象!他们中间有的是做生意赔了,有的是给家里人治病(唉……),有的是买奢侈品,更有甚者是给主播刷礼物[呆]。目前据我跟踪回访的数据来看,除了家长替换+监控,没有一个上岸的!!他们仍然在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,累积欠款的数额越来越高!
  银行贷款得失之间:两名小微业主的真实故事记录
  第一财经资讯
  以下文章来源于愉见财经 ,作者愉见财经
  倦了,归来。 我夜夜守在这里,陪你观金融江湖,有浪有风月。
  今晚给大家讲两个我最近采访到的真实的故事。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有一个共性:他们都没做错什么,却失去了银行贷款。
  Episode A
  做物流的大明
  大明在生意上做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决定,这原本只会让他的经营更稳健。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,让这个“正确”的决定演变成了一个大“错误”的是,他因此失去了经营上不可或缺的银行贷款。
  大明在某三线城市经营着一家干线物流运输公司,上游客户既有像京东、德邦、百世这样的大型物流公司,也有一些相对小型的快递公司。
  两件事情让大明自去年初开始就有意收缩战线,停止了和一些上游公司的合作:其一,是类似全峰快递、国通快递的上游公司开始呈现出经营困难及倒闭先兆;其二,大明听说有些上游公司或老板也摊上了P2P、投资公司爆雷等,损失惨重。
  大明是个谨慎的人。看着上游公司的资金链出现紧张,他为了避免上游公司可能出现的烂账,于是主动砍掉了一些合作业务。“规模变小不要紧,关键是我能顺利过冬。”这是大明当时的想法。
  可谁能料到,到了年底面临银行贷款续贷时,大明被收贷了。罪魁祸首,就出在大明的业务规模变小了。
  “财务报表是递减状态,授信评级就通不过了。”给大明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如是说。
  大明这下尴尬了。对于他这样的做着干线物流运生意的:
  第一,上游越好的公司(大型物流公司、上市公司等)议价能力越高、账期也就越长,3~4个月一拖欠都不足为奇。
  第二,这意味着他做运输都得靠垫资,“车、人、油”都是自己先付钱,其中油费、通行费都是吃现金的大头。
  “跑长途我们垫起资来很厉害的,每天三四台车外面跑,月流水就上百万了。”大明说。
  在这种情况下,银行贷款本是大明业务运转的血液,失去了贷款,大明连正常业务都不得不收缩了。
  让大明想不明白的是:一则,他砍了风险客户明明会让自己更安全,银行为何不能跳出信审框架看看具体情况;二则,如果银行忌惮于他的业务规模变小,那他收缩1/4的业务,银行也相应收缩1/4的贷款好了,为啥一收百收,1分钱贷款都不给他了呢?
  Episode B
  开甜品店的小苏
  和大明主动收缩业务招来银行收贷所不同,开甜品店的小苏家是因为沾染了网贷。
  原因是小苏连续碰上三件事情,导致她的资金出现缺口。
  第一件事,是她和先生一起开了一家甜品店(主要由其先生打理,而她还维持着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),见第一家甜品店生意尚可,每个月有个十几万营业额,6、7万的利润,小两口就想着扩大经营,开了第二家店。开新店需要一次性投入几十万。
  第二件事,是家里的老人突然重病,生命最后的3个月花掉了将近百万的医疗费用,其中大部分的担子落在了小苏的家庭。
  第三件事,是老人去世后不久她意外怀上了二胎,并因此辞了工作,家庭少了一份收入;而生二宝也势必会再度加重家庭开支负担。
  几件花大钱的事情挤在一起来,有时候当天就要急用钱,小苏为了图个下款方便,也为了多借点钱先把眼下的难关过了,和他先生两人就连用了四家头部互金平台APP的借贷。
  也正是因为这几家都是大平台,底层资金都有和商业银行的“联合贷款”合作,所以小苏的借款都上征信。
  这些APP借款,小苏和他先生都没有一天违约。但问题还是来了,他们在当地某农商行本身的、用以甜品店经营的贷款额度被收回了。这是他们原本金额最大、最稳定、也是利息最低的一笔贷款。失去了这笔贷款,他们才算是损失大。
  笔者问了银行业的人,他们深表理解这家农商行的做法。一来,考虑到借款人负债率急速上升;二来,互联网借贷的风险正顺着“共债”的链条急速向银行业蔓延,多家银行都在排查并砍断这些链条。
  “个人负债笔数多、金额小,从信审的角度看是资质较弱,谨慎介入。”一名银行人士表示。
  所以小苏他们就成了银行不愿再授信的“共债”群体。即便他们碰的,还基本都是头部互金平台。
  小苏说她肠子都悔青了。他们原本想的是,以银行贷款为主体,急用的时候短期借互金平台的钱调个头寸;谁知道现在本末倒置了,银行贷款没了,反而是这些互金平台上的钱始终都借得到,可那些平台的实际资金成本都是20%左右,长期借,超过了小苏家的负担能力。
  一些回转方案
  我邀请大明和小苏来到我的金融群里。假如他们所言属实,那这两名借款人都有真实的借款需求、正常的经营以及相对可期的还款来源。那他们该怎么借到银行的贷款呢?
  群里不少来自银行基层行的朋友们七嘴八舌帮忙出谋划策。首先是让大明和小苏多跑几家银行看看,因为不同的银行授信政策及敏感度都不一样。
  并且有业内朋友透露,现在有些银行正反过来愁他们的“小微贷款”、“普惠金融”类指标完不成,正在“冲量”突击寻找小微企业贷款。大明和小苏要找到这些银行就好了。
  大明说他其实已经换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当地的网点去申请贷款,但对方客户经理开口第一句就是问他是否有固定资产,大明说他一听就觉得心寒,后面的沟通就没多说什么了,也因此没再尝试换第二家了。
  大明说,对于银行最看中的抵质押物,自己真是拿不出。行业里的确有些物流公司是走重资产路线的,跑货的车基本都是自己的,所以他们的可以做“欠款用油”,连ETC也可以欠款;但像他那种小公司,车都是“挂靠”的,或者是社会上的闲散车辆有单子了征用一下,所以公司是完全的轻资产。
  小苏说他们家是有套房子,可已经做了抵押房产的商业贷款。本来还有些余值也想再二押贷款,但跑了两家银行,说现在政策不给做了。反而只有外头那些互金平台愿意要这些余值抵押。
  对于多跑几家银行看看,笔者从小苏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怪象。小苏说他们经常接到一些资金中介/消费信贷中介的电话,问他们要不要贷款,并钓鱼式地给一个听起来比较低的利息。小苏说她试过一家不靠谱,还骗取了她很多不该提供的私人资料。并据此就认为她已经通过资金中介了解了银行态度了。
  讲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类奇怪的心态。我想说的是,那些中介即便打着银行的幌子、或者说自己能搞到多少家银行消费信贷的资源,他们都只是牟利的中介,完全不能代表银行啊……
  群里有银行人士,建议小企业主们都去关心银行的“银税贷”/“税务贷”,且最好直接去纳税扣款账户银行。
  其实很多银行都已经推出了与税收挂钩的贷款品种,但苦于很多小企业还都不知道。所以笔者决定一定要写这期内容帮这些好贷款品种多多宣传啊!听说这类产品就是专门为诚信纳税的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的,企业纳税记录良好且符合银行要求的其它条件,贷款额度就可根据企业纳税额及纳税信用等级设定,某些银行能最高提供纯信用额度100万元,资金随借随还。
  “税银贷”类贷款主要看企业税金三期的纳税额,然后放大一个比例(有说是3~7倍,但具体行业和借款人,还得具体分析)给以贷款额度。
  小苏说好,她会去银行看看。
  但大明还是有困扰,因为他说大多数像他那种跑干线运输的,“进项的是够,但实际交的税金不多的”。所以单靠“银税贷”他还是贷不到理想的额度。
  于是群里继续出谋划策,明确大方向,轻资产小企业有两种投靠方式:
  - 一是靠自己的数据(税务数据就是一例,其它还包括交易流水、发车量等),所谓“数据金融”;
  - 二是靠交易对手方/核心企业,所谓“供应链金融”。
  但对于靠发车量、交易流水做参考的“数据金融”,大明还是唉声叹气。他说这是一个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”。因为他缺乏资金,就没办法扩大供货规模,也就做不出具有金融价值的数据,也就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资金,也就没办法扩大供货规模……如此死循环了。
  同样的,大明觉得自己的供应链还不成规模,也够不上交易银行部门来设计相关业务构架。他感慨说,“规模经济,平台优势,才能强而不倒。”但他缺乏资金来迈开步子。
  大明和小苏的故事讲完了。最后补充两段后记,我觉得一切也有必要话分两头说。
  银行正在努力更加支持小企业,可小企业们自己也要争气啊:你们财务报表是否齐全是否真实,该交的税都交了吗,“三流”(资金流、物流、发票流)真的足够清晰对应吗……凡此种种,如果小微企业本身操作能规范些,银行也才能有更多的凭借来做风险判断和定价。
  换到银行的角度,事实上,支持实体经济、支持普惠金融,几乎家家银行都有专项额度和专项政策。对于大明这样的企业,群里的银行人士表示,“在线保理、应收账款池(保理)、票据类、发票贷、税务贷、POS贷等等”,银行已经用心设计了很多针对性产品。
  作者:夏心愉
  来源:愉见财经

两年前大三的时候,为了一台新电脑,我在网上借了8000元。所幸,我告诉了我的本导,导师告诉我,可以到学院做助理,赚点钱还款,千万不能以贷养贷。导师是正确的,他帮我一起撑过了大四一整年每个月还1500的困难期,也让我明白了,只有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才是最安心的。感谢我的导师,希望各位在校大学生,不要碰任何网贷平台,即使是所谓正规的,网贷会成瘾的。没有什么比不劳而获更吸引人,但你要明白,你今天的不劳而获,是你明天的苟延残喘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今年2009真冷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22-2-19 01:02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科普:小额贷款,为什么叫小额贷款,因为小于3000不立案。315之前我们管这类网贷叫714高炮,意思是借1000给700,一周以后还1000。这种公司犯法吗?不犯,人家收的不是利息而是手续费300。由于贷款小于3000不立案,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钻法律空子。在19年的315以后国家开始打击小额贷款,杭州某公司老板被抓床下1000w现金,圈内的大概都知道是谁了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hldblmhe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22-2-19 06:19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大家,网贷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,因为你面对的是你的欲望,如果不是父母拉了我一把,我的未来是黑暗,我不敢想象,陌生人,答应我,千万不要网贷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581253333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22-2-22 19:03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花呗不算吧,网贷真的可怕,还不上就利滚利越来越多,最后还都还不上,还有更可怕的裸贷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gdsungeng1970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22-2-23 06:33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与其同情受害者,抨击网贷,不如呼吁人们对孩子的价值观加强教育,从根本上去解决,这件事,说白了,就是黑心人利用钱财勾引心性不足,价值观不强的年轻人的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mindjomw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22-2-26 01:30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真的,大家别碰网贷,一旦碰了,而且自己花钱不太节制会越借越深,我最开始也借了,没自制力越陷越深,现在终于还完了,一共还了一万加上利息,我算是幸运的了,真的别碰,特别是没有自制力的人,最好的方法是回头是岸,别碰真的,花呗京东也少碰一些。毕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苹果公司“黑历史”大揭秘:创始人800美元

11:59 大数据

部分90后年轻人成“负一代”,八千工资到手

08:33 金融快报

女大学生70余个平台贷款20万 父母年收入仅4

08:16 金融快报

房子刚买好就被拆,500户业主集体傻眼!

16:15 金融快报

董明珠:和谐是斗出来的,清理了绊脚石才更

16:20 名人谈

自愿放弃购买社保 离职就能拿到一笔赔偿金

08:17 个人财富

贾跃亭造车钱不够了,一纸诉状将恒大告上法

08:31 名人谈

27岁没存款丢人吗?65%的城市家庭有啃老问

15:54 个人财富

让金融更简单

  • 反馈建议:麻烦到社区管理处反馈
  • 我的电话:不给不给就不给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小金来了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