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关心楼市的人来说,商住房这个词一定不陌生。望文生义,商住房指的是在商业、办公用地上建造的住宅形式的房屋,近20年来一直游走在法律和政策的灰色地带。有的人爱它,有的人恨它,住在北京的陈林,就是购买商住房大军中的一员。 一夜之间 房子不好卖了 中国新闻网采访的陈林,两年前怀揣着父母和亲戚凑来的150多万元,在北京像素购买了一套40平米的商住房。说到北京像素,这里号称北京最大的商住楼盘,有近1万套房屋,面积从30到70多平米不等,居住着三万多人。虽然建于2010年前后,但因缺乏维修,楼内就像老旧的宿舍,每层30户,走廊又暗又长。推拿店、美甲店、宠物店直接开在小区里,办公室出租广告随处可见。 然而陈林对这一切都不在乎,他之所以购买商住房,只是因为对于没有购房资格的自己而言,只有商住房能满足在北京买房的愿望。陈林已经计划好,等到交够了社保就把房子卖了,去换一套北京的普通住宅。彼时,北京的商住房还很热门,周围的中介门店并不少。 但是自2017年北京出台了商住房调整政策,明确规定商业、办公类项目“不得擅自改变为居住等用途”时,一切都变了。购买存量商住房不仅要求名下无房,并且还只能全款购买。短短1年多的时间,北京商住房成交量暴跌了94%,价格也几乎腰斩。公开资料显示,新政之前,北京像素的两层Loft户型的成交价最高达到过6.5万元/平方米。目前,Loft户型的成交价普遍在4万元出头,而平层户型成交价直接跌穿每平方米3万元关口。 专家:投资需承担风险 《法制晚报》援引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观点指出,过去一年的时间很多商住楼几乎是零成交,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是降价销售还是其他各类“打擦边球”的做法都会比较多。“近期市场略有微弱的交易现象,充分说明了一点,即此类项目的价格相对低估,依然是有认购的性价比的。” 但如果你要购买商住房,那就必须要注意,虽然商住房的购买门槛相对较低,也有价格低的优势,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: 1、商住项目的土地出让年限一般只有40年或50年,普通住宅则是70年; 2、商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为45%,贷款期限一般不能超过10年,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利率的1.1倍,且不能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; 3、商住房不能落户; 4、商住房不能享受学校、商业、居委会等配套服务; 5、商住房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都不能享受住宅的税费减免优惠,交易和持有成本高; 6、 水电费、供暖费、物业费等费用标准高于普通住宅,且商住房基本上没有燃气,只能用电磁炉; 7、商住房居住密度相对较大,宜居性较差; 8、由于很难成立业委会,商住房的业主维权也很困难,而且商住不是住宅,所以用作居住时很多权益不受法律保障。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,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,在限购的情况下,商住房成交量下跌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,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投资,但凡是投资必有风险。因此,一旦有购买商住房的意愿,就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判断。 (本文综合自:华龙网、中国新闻、新浪乐居、法制晚报) |